Search


【如何跟陌生親戚晚輩破冰聊天?】逢年過節,親友團聚,免不了寒暄閒聊。就是這「寒暄閒聊」讓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如何跟陌生親戚晚輩破冰聊天?】逢年過節,親友團聚,免不了寒暄閒聊。就是這「寒暄閒聊」讓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。

「拜託,又不是很熟,他憑甚麼問東問西啊?」許多人心中這樣OS。

於是乎,近期有文章「教人們如何反制長輩的問題攻擊」、「過年過節如何跟親友相處」。

隨著年紀漸長,跟後輩聊天時,我也容易越聊越乾。

除了防禦長輩的「關心攻擊」,換做當我面對晚輩,是不是也是這種聊法呢?

整理一些「如何跟陌生親戚(晚輩)聊天」的破冰聊法:

【1.聊天氣】天氣是最中立、最不容易出錯的聊天話題。可修正的細節包括:

「今天超冷的,你怎麼穿這麼少?」(X)
人家穿水水,露大腿,直接讚美就好,不要嫌。

「今天超冷的,我穿三層衣服還外加暖暖包,你要不要來一個暖暖包?」(O)
講自己對天氣的感受。

「昨天超冷的,我們家開兩台暖爐都不夠。不知道今年冬天要冷到幾時。」(O)
帶起話題,看對方怎麼回應。

「上次帝王寒流,我們家附近都下雪了。你們那時有沒有去看雪?」(O)
今年度超好用的話題,對方有興趣就聊不完。

【2.至少先掌握部分對方資訊,再開始詢問內容】不然就換個方法問。

「你現在念哪裡?幾年級?」(X)
這只透露你對對方平時毫不關心,還要對方自我介紹。誰理你啊!

「你現在念大學了吧?是三年級寒假吧?班上同學會不會現在就提早準備研究所?」
表達你對對方「目前所知」,也了解「業界」部分現況。

表達出來的態度:「update資訊」,而不是「身家調查」。

就算記錯,有誤差,也比「毫無準備」來得好。例如:

「你現在在速食店打工吧?上次寒流下雪(還是聊天氣)你們外送很辛苦齁~」
(已多年未見,只記得舊資訊。但至少代表「你記得那時候的對方」)

「拜託,舅舅,都幾年前的事情了。我現在當店長,不用外送啦!」
(對方願意吐槽,總比冷淡回應好多。)

【3.聊工作】多傾聽多同理、少批評少給建議。

聊工作主要是「關心對方辛勞、甘苦」,傾聽對方對未來發展的準備與企圖。

避免只詢問「資訊」(如薪資)而忽略對方感受。

若對方開始抱怨工作,反而是打開話匣子的機會。

「過年休息幾天?」
「見紅就休。」
「你們公司福利不錯喔!平常累不累?」
(關心平常工作狀況。)

「過年休幾天?」
「我們跟平常一樣,做二休二。」
「那你如果要出國或連休怎麼辦?排假好排嗎?哪家公司啊?其他同類型公司也這樣嗎?」
(關心公司制度是否符合對方期待。)

【4.聊感情】主要理解對方在茫茫人海中是否孤單,是否有情感寄託。

「有沒有交男友啊?」、「甚麼時候要結婚?」(X)

「平常都跟朋友們去哪裡聚聚?同事之間會不會假日另外約?(算聊工作氣氛)」(O)

「會不會帶小孩帶到沒自己時間?」、「會不會忙到忘記關心自己?」(O)

「過年有沒有跟朋友出去玩?」
「沒有,我習慣假日一個人待在家裡。」
「在家上網?組隊玩game?不然的話不是挺無聊?」
「有上網玩game,組隊比較多。」

「是固定的隊伍嗎?」
「是啊,固定時間都會出團。」
「聽來你們這團網友還挺有向心力的。你們會另外聚嗎?」如此關心對方。

上網、養貓狗、投注嗜好、參與活動、跑馬拉松、騎腳踏車等活動,很重要的點在於「與人的互動」及「心靈交流」。

這些是每個人都有的核心議題,潛藏在「感情生活」與「日常生活」的表像下。

若人們的內心不孤單,怎麼會一天到晚拼命滑手機呢?這是潛藏在「無聊」、「打發時間」之下的「內在需求」。

【5.提供資源】身為長輩,要不吝於分享自己社會資源,替後輩連結,必要時給予協助。

「我在醫院上班,如果有身體不舒服或需要協助,可以直接找我。」
「我是律師,朋友有法律問題,找不到人可以先LINE我。」

「我當保全,公司人手正缺,有朋友要找工作的,可以來我這邊問問有沒有好缺。」
「我當房仲,認識的人多,要打聽消息的,找我!」

「我在飲料店上班,上下游廠商也認識。學校活動有餐飲需求的話,我幫你介紹。」

把自己當做「對方可利用的資源」,也替自己打開一扇窗,對自己的工作更有自信與使命感。

過去,老人家因為社會資源不足,能提供的資源就是餐桌上的飯菜、壓歲錢或聚會招待。

白話就是:「多吃一點,這個很好吃!」、「下次你來我這,我請你吃飯!」

年輕後輩聽不懂,心想:「我已經吃撐了,不要再叫我吃了!」、「我才不要大老遠跑去給你請,還要聽你說一頓~」

原本的好意被曲解,雙輸。說清楚講明白,雙贏。

--
重點整理:
【1.聊中立的天氣、旅遊打開話匣子】
【2.update近況,勿要求自我介紹】
【3.聊工作是理解對方的辛勞與展望】
【4.聊感情是為了理解對方的孤單與情感寄託】
【5.分享社會資源給後輩】

掌握以上重點,聊天破冰很好用。

而那些「每年問問題,老踩地雷的長輩」,分享文章給他們看,讓他們也有學習的機會!

By阿柏醫師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